星曜宋朝历史网
首页 > 政治制度与变革 > 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建立起怎样的制度

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建立起怎样的制度

宋朝统治者为防止藩镇割据的重现和大臣、外戚、女后、宗室、宦官的擅权,劳动人民的反抗,以及防御辽、夏等侵扰,把、军事、财政大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,建立起一整套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,包括职官、军事、科举、法律等制度。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!

宋朝的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制度。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,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。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,通称执政,与宰相合称“宰执”。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,仅负责行政职能。

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,掌文武大权。又设盐铁、户部、度支三司,主管财政大权,号称计省。这样三司、宰执、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,因此削弱了相权,加强了皇权。

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,这些都是监察机构,负责等事宜。经过这番改革,而皇帝便可以总揽大权。

为了加强中央集权,防止将领夺权。建隆二年三月,宋太祖削去了都点检这个重要的禁军职位。

同年七月,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官的军权,禁军的领导机构改为殿前司和侍卫司,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、步军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使统领。但是,三帅无发兵之权。

宋朝在中央设立枢密院来负责军务。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,其他任何官员都不得过问。而枢密院虽能发兵,却不能直接统军,这样就导致了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。

同时,宋朝经常更换统兵将领,以防止军队中出现个人势力。宋朝的兵力部署可谓“强干弱枝”“守内虚外”。

宋朝的军队分为四种,即禁军、厢军、乡兵、藩兵。禁军是中央军,也是宋朝军队的主力。厢军是各州的镇兵,由地方长官控制。乡兵则是按机关抽调的壮丁。藩兵是防守在边境的非汉民族军队。

规定州郡长官不能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,并且州郡的兵权、财权和司法权也归朝廷。又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,长官之外另设“通判”,使其互相牵制。

后来,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,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、提点刑狱、安抚使、提举常平等司,统称“监司”,也都由文臣担任,只是安抚使有时用武人。路、州、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兼摄,属于临时指派的性质,所谓“以京、朝官权知,三年一替”。

这样,地方长官的权力分散,任期又短,武力削弱,无法与朝廷对抗。

北宋统治者按照“守内虚外”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。禁军有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,其余分戍全国各要冲地区,主要是为了人民。边境上只屯驻较少量的禁军,对辽、西夏逐渐采取被动防守的方针。

宋太宗曾这样说:“国家若无外忧,必有内患。外忧不过边事,皆可预防;惟奸邪无状,若为内患,深可惧也。帝王用心,常须谨此。”

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,对解决中唐、五代以来藩镇跋扈的局面,对维护国家统一,起了重要的作用,在客观上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。

但是,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,却种下了“积贫积弱”的祸根。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水浒孔明毛头星...
在文学经典《水浒传》塑造的众多英雄豪杰中,孔明虽不像宋江、武松等人那般广为人知,但他凭借独特的绰号“毛头星”以及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,在梁山好汉的群体中留下...
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虞允文未用辛弃...
在南宋的历史舞台上,虞允文与辛弃疾皆是熠熠生辉的人物。虞允文以采石大捷力挽狂澜,成为南宋抵御外敌的关键人物;辛弃疾则以豪放词风和北伐壮志闻名于世。然而,令...
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澶渊之盟一场打...
公元1004年,宋真宗赵恒在宰相寇准力谏下御驾亲征,于澶州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国大将萧挞凛,迫使辽军陷入僵局。然而,这场看似胜利的战役,最终却以北宋每年向辽...
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苏小妹历史迷雾...
在北宋文人的精神世界里,苏小妹是一个永不褪色的传奇。她既是苏轼诗词中的俏皮妹妹,又是民间故事里智斗秦观的才女佳人。然而,当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,却惊觉这位千...

强力推荐